这些年,剩男剩女越来越多了,可能是现在人变得现实了,但是,有些诈骗分子便利用大龄青年急于成家立室的心态进行诈骗行为。那么,骗婚属于诈骗罪吗?骗婚罪和诈骗罪有哪些区别呢?为了给你解答相关的疑惑,北京诈骗罪刑事律师为您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供您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事件经过】
大龄青年宋某(男)早就过了适婚年龄,急于找个人成家。他在网上认识了郑某,郑某称,她有一个同乡韩某,还不错,可以介绍给宋某。宋某同意了。宋某和韩某两人接触后感觉还不错,不久便确立了恋爱关系。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就想尽快把婚事办一办。于是,宋某根据郑某及韩某所说的家乡规矩支付给了韩某2万元彩礼,又买了一套价值8千元的首饰送给韩某。但是,韩某在收取礼金及首饰之后就人间蒸发了。宋某找到郑某,郑某称,她也是听韩某说是两人是同乡,其实不太了解的。究竟宋某是否被骗婚了呢?骗婚行为属于诈骗吗?
【法律解读】
首先,骗婚这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术语,在法律上不存在这个罪名,但我们国家刑法规定了诈骗罪,根据你的叙述,韩某的行为应该定性为诈骗罪。因为我们国家的刑法266条规定,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韩某虚构与被害人结婚为由,骗取被害人28000元财物,取得财物后就潜逃的行为可认定其主观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因此其符合诈骗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相关法规】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如果欺诈内容没有让他们作出财产处分,就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如果没有骗取的财物达不到犯罪金额是不够犯罪的。
以上就是北京诈骗罪刑事律师给你介绍的“骗婚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的相关法律知识,所以我国法律并没有骗婚罪这一说,但我们国家刑法规定了诈骗罪,根据你的叙述,韩某的行为应该定性为诈骗罪。如果你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站也提供了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你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