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警是犯罪行为,已经构成了妨害公务罪,如果有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行为的,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警察可以进行制止。那么,面对袭警,警察可以开枪吗?今天,北京妨害公务罪刑事律师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警察如何依法用枪,法律有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15种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其中就有“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24条规定:“使用枪支的人员,必须掌握枪支的性能,遵守使用枪支的有关规定,保证枪支的合法、安全使用。使用公务用枪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其实在我国,警察出警时用枪频率很低,在人们的观念里,警察不用枪很正常,偶尔用枪反倒反常。在严格的枪支管理制度和事后追惩制度的约束下,一些一线民警甚至产生了“最正确的使用就是不用”的观念。这样做,警方规避了可能的责任,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少使用暴力”固然是一个原则,但过于保守地用枪,在危急情形下,无异于纵虎为患。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案就为我们提了一个醒。给警察依法用枪太大压力,不利于处置紧急情况。
尽管法律明确规定警察可以用枪,但何为“适度”,还是存在模糊地带,导致处警警察很难在短时间内作出最正确的选择。除了平时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提高警察的预判能力之外,在法律规定上,一些细节问题也需要尽早明确。比如,处警时如何快速评估用枪的必要性?拔枪、举枪该有什么样的规范?如何保护依法用枪警察不因外界因素而被追究?这些细节明确了,警察才能在执法时谨慎用枪,必要时敢于执法,不致陷入两难选择。
除了完善立法,还要通过严格执法和全面普法告诉公众敬畏法律。警察是执法者,其执行公务的权力是国家法律赋予的,用暴力手段进行对抗,后果可能很严重。
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经警告无效的,警察是可以开枪的。需要平时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提高警察的预判能力。如果你情况比较复杂,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